Loading... # 前言 --- 今天刷微博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,关于鲁伯特之泪。 **关于鲁博特之泪快速了解:** - [微博视频](https://video.weibo.com/show?fid=1034:4995940310777865) - <iframe src="https://onedrive.live.com/embed?resid=7F909D05CF5074DA%21248328&authkey=!AN2uWlR7pxffHPs" width="320" height="320" frameborder="0" scrolling="no" allowfullscreen></iframe> 看完以后,我非常好好奇,这肯定牵扯到一些物理和数学的问题,于是我就去了解了一下什么是 #鲁博特之泪 。 # 什么是鲁伯特之泪? --- **鲁珀特之泪**(英语:**Prince Rupert's Drop**;直译为“**鲁珀特王子之滴”**)、或**鲁伯特水滴**,又被称为**荷兰泪**(英语:**Dutch tears**),以[莱茵河的鲁珀特亲王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0%8A%E8%8C%B5%E6%B2%B3%E7%9A%84%E9%AD%AF%E7%8F%80%E7%89%B9%E8%A6%AA%E7%8E%8B "莱茵河的鲁珀特亲王")名字命名。是将熔化的[玻璃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E%BB%E7%92%83 "玻璃")靠[重力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87%8D%E5%8A%9B "重力")自然滴入冰水中,就会形成这些如同蝌蚪状的玻璃泪滴。 这种玻璃有着奇妙的物理特性:泪珠本身就和实心玻璃没什么两样,捏捏锤锤,甚至用手枪子弹射击都安然无恙;然而,若是抓住其纤细的尾巴、稍微施加一些压力,那么整颗玻璃泪就会瞬间爆裂四溅、彻底粉碎。 # 什么原理呢? --- 鲁珀特之泪碎裂的原理叫做“裂纹扩展”,源于其内部不均衡的[压力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E%8B%E5%8A%9B "压力"):当熔化的玻璃滴入冰水中时,玻璃表面迅速冷却形成外壳,而壳下的玻璃还仍然是液态。等到核部的玻璃也冷却凝结时,由于体积变化,液态的玻璃自然而然地向着已经是固态的外壳收缩,导致靠近表面的玻璃受到很大的压[应力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A%94%E5%8A%9B "应力")、而核心位置则被拉扯向四周,受到拉应力。 当尾部遭到破坏时,这些残余应力迅速释放出来,使得裂纹瞬间传遍全体、支离破碎。据[高速摄影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B%98%E9%80%9F%E6%91%84%E5%BD%B1 "高速摄影")技术观测,其裂纹的传递速度可达秒速1,450米至1,900米。[这个视频有相关解释]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e-f4gokRBs) 它可以说是[钢化玻璃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8B%BC%E5%8C%96%E7%8E%BB%E7%92%83 "钢化玻璃")的一种。 # 感想 --- 没想到物理世界这么有趣,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,都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大自然中一些有意思的现象,然后刨根知底的去了解其原理,最终再运用这些原理去研发一些有用的产品。 可见基础物理和基础数学是多么重要! 而中国就是缺少这种基础物理和基础科学的研究。看似我们在应用上很强,但凡牵扯到原理的问题,还是有很大差距的,而这种差距会影响很多。 我有时候在看一个技术帖子的时候,我就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,还是知识储备太少。甚至对底层的原理没搞透。 中国人很聪明的,中国人不比别人少个脑子。但问题是,大多数人的天赋都被现实所击败,都要为了五米钱而折腰。 # 关于鲁博特之泪的历史 --- 17世纪,英国鲁伯特王子把熔化的玻璃液滴进水内造成玻璃珠。这种泪滴形的玻璃非常坚硬,就算以槌敲打也不会破碎。但是只要把玻璃滴尾部弄破,它便会突然爆碎成粉末。这种玩意还被带到朝庭上,用来戏弄人,称为鲁伯特水滴。 Last modification:February 28, 2024 © Allow specification reprint Support Appreciate the author AliPayWeChat国外 学生请勿打赏·把钱拿去读书 ● 赞助名单 Like 2 服务器每月≈300块,我快顶不住了┭┮﹏┭┮